海关总署网站8月7日发布7月外贸进出口数据,据海关统计,按美元计价,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646.6亿美元,增长11%。其中,出口3329.6亿美元,增长18%;进口2317亿美元,增长2.3%;贸易顺差1012.6亿美元,扩大81.5%。
西方媒体普遍关注到中国出口数据的强劲增长,指出18%的出口涨幅要远远超过外界此前预期的水平。
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7日发文称,对于中国7月出口,该报采访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曾给出过15.6%的预测中值,但中国实际的出口数据要远高于这一预期,强劲的表现让许多经济学家感到意外。这也表明,中国有力地缓解了上半年疫情给供应链造成的问题,港口和工厂积压的订单得到迅速处理。
强劲表现似乎打破了一些经济学家唱衰中国外贸的论调。报道称,在过去一年多里,许多专家始终认为,中国的出口繁荣是“不可持续的”。他们宣称,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,因此中国的外贸出口将面临“大幅萎缩”。
美国彭博社则援引高盛集团的分析报告称,中国的出口增长似乎主要受到汽车、钢铁产品和纺织相关产品,例如汽车出口同比涨幅从前一个月的21.2%提升至64%。而按照国家分类,中国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是最强劲的,增长幅度分别达到33.5%和23.2%,对俄罗斯的出口也增长了22%。
报道援引资产管理公司保银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的话说,强劲的出口增长将支撑中国经济度过“困难时期”,这也有助于提振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,并遏制资本的外流。
“7月份出口额增速高位上行,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走低,在同比方面推高今年增速。”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《证券日报》表示,7月份,我国对欧盟、东盟和印度的出口同比均现高位上行。另外,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也是支撑出口额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当前,美、欧等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正在经历高通胀,带动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价格上涨。7月份贸易数据显示,鞋靴、钢材出口额增速均明显于高于出口量增速;国际油价上涨背景下,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,出口额则同比大增。
从进口来看,7月份进口增速略有上升。王青认为,这主要源于上年同期进口基数大幅下沉。进口增幅不高也与当前国内对上游大宗商品需求较弱相关,加之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一波下跌,都对我国进口额增长形成一定抑制。
但在全球通货膨胀高企、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,西方媒体同时怀疑,物价飙升可能导致外国市场需求萎缩,这或许会让未来几个月的中国出口放缓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称,西方国家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对消费能力产生影响,由于通胀持续走高导致消费者预算紧张,美国部分大型零售商出现了服装、家电和电子产品滞销的情况,商品的积压可能降低美国零售商继续进口商品补充库存的意愿。
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称,中国很难遏制全球需求萎缩的“逆风”,他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会放缓。
不过英国路透社7日报道称,虽然7月全球工厂的订单需求呈现下降趋势,但也有一些迹象表明,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运输和供应链危机有所缓解,这恰好能赶上货运机构为年末购物季做准备的时间。
此外,一些分析人士指出,中国7月进口按美元计价增长2.3%,这要低于外界预期的水平,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内需依然疲软。
来源:观察者网